[課程 - 外科學] 输血
输血的适应症
- 出血量的临床估计方法
- 休克指数(SI) = 脉搏 / 收缩压(mmHg),正常值为 0.5
- SI = 1 时,失血量 800~1000 mL,即循环血量的 20%~30%
- SI > 1.5 时,失血量 1000~2000 mL,即循环血量的 30%~50%
- 收缩压小于 80 mmHg 时,失血量大于 1000 mL
- 症状学
- 无明显症状:出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 10%(500 mL)
- 头晕、乏力、口干、心动过速(90~100),收缩压正常:出血量大于总血容量的 10%(500mL)且快速发生
- 休克,脉搏 120 以上,收缩压 70~80:出血量大于总血容量的 20%(1000 mL)
- 严重失血性休克,脉搏细速,血压 50 甚至更低:出血量在 2000 mL 以上
- 休克指数(SI) = 脉搏 / 收缩压(mmHg),正常值为 0.5
- 输血的适应症
- 大量失血
- 失血量介于 20%~30% 时,不输全血,输晶体 + 胶体 + 浓缩红
- 失血量 > 30% 时,输全血和浓缩红各半
- 失血量 > 50% 时,注意补充白蛋白、血小板、凝血因子
- Hb > 100 g/L 时,无需输血;介于 70~100 g/L 时,根据症状选择,尽量不输血
-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
- 浓缩红纠正贫血
- 血浆、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
- 重症感染:浓缩粒
- 凝血异常:纤维蛋白原、冷沉淀、血小板(血小板 > 100 不输,50~100 根据症状,< 50 输)
- 大量失血
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
- 发热反应
- 最常见的早期输血不良反应之一,发生率 2%~10%,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 15min~2h
- 临床表现:寒战、高热、皮肤潮红、头痛等。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,严重者抽搐、呼吸困难、昏迷等。
- 原因:
- 免疫反应:抗原抗体反应
- 致热源污染,少见
- 治疗及预防:
- 减慢或停止输血
- 适当应用退热药物
- 输血前哌替啶 50 mg 或异丙嗪 25 mg,或选用洗涤红
- 无致热源技术和消毒技术
- 过敏反应
- 多发生于输血数分钟后,发生率 3%
- 临床表现: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和寻麻疹(轻度),喉头水肿、咳嗽、喘鸣、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(重度)
- 原因:过敏体质(IgE)、多次输血体内产生抗体(IgA)、免疫功能低下
- 治疗:
- 暂停输血
- 口服抗组胺类药物(异丙嗪),严重者肌肉注射肾上腺素、糖皮质激素
- 生命支持
- 预防:
- 过敏体质者,口服抗过敏药或静脉糖皮质激素
- 输不含 IgA 的血液,如洗涤红
- 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
- 献血采血 4 小时禁食
- 溶血反应
- 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,后果严重,死亡率高
- 临床表现:沿输血血管的红肿、疼痛,寒战、高呼吸困难、腰背痛、头痛、休克。血红蛋白尿,溶血性黄疸,肾衰,术中不明原因血压下降,术野渗血
- 原因:
- 常见为误输 ABO 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所致
- 少数为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引起非免疫性溶血
- 受血者为自身免疫性贫血,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
- 治疗:
- 停止输血,核对患者信息和血型
- 抗休克,保护肾功能
- DIC 继发,则考虑肝素治疗
- 血浆置换
- 预防:严格核对制度,严格输血规程,尽量同型输血
- 细菌污染反应
- 临床表现:烦躁、寒战、高热、呼吸困难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绀、腹痛、休克
- 原因:采血储存过程中污染
- 治疗:
- 停止输血,细菌涂片、培养
- 抗感染,抗休克
- 预防:严格无菌制度,血液保存、输血前按规定检查
- 循环超负荷
- 心功能低下者、老年、幼儿、低蛋白血症患者,输血过快、过多,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
- 临床表现:
- 输血中后期心率加快、呼吸急促、发绀、咳吐血性泡沫痰
- 颈静脉怒张、静脉压升高,肺内可闻及大量湿啰音
- 胸片可见肺水肿
- 原因:
- 输血速度过快导致血容量短期内上升,心脏负荷过重
- 心功能不全,心脏负荷能力不足
- 肺功能减退或低蛋白血症不能耐受血容量增加
- 治疗:停止输血,改善循环负荷,排除体液,利尿,强心、氧疗
-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
- 原因:与供血者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 HLA 特异性抗体相关。
- 诊断: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白细胞混合,如有反应,诊断即刻成立。
- 临床表现:
- 急性呼吸困难、严重的双侧肺水肿和低氧血症,可伴有发热和低血压
- 输血后 1~6 小时发生
- 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,采取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
- 预防措施:禁用多次妊娠供血者血浆制作的血液制品
-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
- 原因: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增殖,攻击受血者组织器官
- 临床表现:发热、皮疹、黄疸、肝脾肿大、腹泻、肝功能异常、血液学异常
- 预防:使用辐照灭活的血制品,避免输血过多,避免多次输血
- 疾病传播
- 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均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,以输血后肝炎和疟疾最为常见。
- 病毒:EB 病毒、巨细胞病毒、肝炎病毒、 HIV、 HTLV I/II 型等。
- 细菌:梅毒、结核、疟疾、布鲁氏菌病等。
- 预防:
-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
- 严格献血者体检
- 在血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手段灭火细菌和病毒
- 自体输血
- 免疫抑制
- 可使受血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和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
- 临床表现:感染、肿瘤复发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
- 预防: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和量,避免输血过多
- 大量输血的影响
- 大量输血:指 24 小时内库存血置换全部血容量,或数小时输血量超过 4000 mL
- 影响:低体温、碱中毒、低钙血症、高钾血症、凝血异常
- 注意事项:加温、新鲜冰冻血浆、必要时补充冷沉淀和血小板、监测血钾、补钙
自体输血
- 回收式自体输血
- 将收集到创伤后体腔内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,经抗凝、过滤后回输给患者
- 适应症:
- 外伤性脾破裂、异位妊娠破裂等造成的腹腔内出血
- 大血管、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门静脉高压等手术时的失血回输
- 术后 6 小时的引流血液回输
- 预存式自体输血
- 择期手术病人估计术中出血量较大需要予以输血者
- 术前 1 月采血,每周 1~2 次,每次 300~400 mL,术前 3 天停止
- 术前每日补充铁剂、VC、叶酸和营养支持
- 稀释式自体输血
- 手术当天早上,从病人一侧静脉采血,同时从另一侧静脉以 3~4 倍的电解质溶液及血浆增量剂等补充血容量
- 采血量取决病人状况和术中可能的失血量,每次可采 800~1000 mL,一般 HCT 不低于 25%,白蛋白 > 30 g/L 以上,Hb 100 g/L 左右。采血速度每 5 min 200 mL
- 失血量超过 300 mL 开始回输
血液成分制品
- 血细胞成分
- 红细胞制品:浓缩红、洗涤红、冰冻红、去白红
- 血小板制品:用于再生障碍和各种血小板低下的病人
- 血浆成分
- 冰冻新鲜血浆(FFP):全血采集 6 小时分离保存
- 冰冻血浆(FP):FFP 保存 1~5 面,区别是 FVIII、FV、部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低
- 冷沉淀:FFP 在 4
C 溶解时不溶的沉淀物,含纤维蛋白原、FVIII、vW 因子,主要用于血友病甲、纤维蛋白原缺乏症。
- 血浆蛋白成分
- 白蛋白制剂:低蛋白血症
- 免疫球蛋白
- 浓缩凝血因子
血浆代用品
- 右旋糖酐
- 羟乙基淀粉
- 明胶类代血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