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課程] 寄生虫学(1)寄生虫学总论
相关概念
- 寄生虫(parasite)和宿主(host):两种生物共同生活,其中一方受益,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。受益一方称为寄生物,若为动物,称为寄生虫。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。
- 终宿主: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。
- 中间宿主:寄生虫的幼虫活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。
- 寄生虫生活史(life cycle):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、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生活史。
- 感染阶段(infective stage):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叫做感染阶段。
寄生虫的相关致病机理
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
- 掠夺营养: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、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宿主。
- 机械性损伤:可对宿主组织进行机械性的损伤或破坏。
- 毒性与免疫损伤:寄生虫排泄物、分泌物、脱落物和死亡虫体均对宿主有毒性作用,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。
寄生虫感染的免疫
- 免疫应答的类型:固有免疫(innate immunity)、适应性免疫(adaptive immunity)。适应性免疫具有自我限制性,即随着时间推移,寄生虫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强度逐渐减弱。适应性免疫按照宿主是否可以完全清除体内的寄生虫,并对其再感染产生完全的免疫力,分为消除性免疫(sterilizing immunity)和非消除性免疫(non- sterilizing immunity)。
- 免疫应答的作用:一方面通过杀伤寄生虫对宿主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。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宿主组织损伤或免疫病理损害。
- 寄生虫抗原:大多数接触类抗原属于虫体表面抗原和排泄-分泌抗原。
免疫应答主要过程
抗原处理与提呈
APC细胞包括巨噬细胞、树突状细胞、B细胞等。抗原在APC胞内透过加工成为肽段,与MHC分子结合成多肽-MHC复合物,表达在APC表面。
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
T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,进而成为致敏T细胞。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,合成分泌抗体。部分B/T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。最重要的细胞因子:活化的Th细胞和APC所产生的IL-2。
- 第一信号:T/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。
- 第二信号(共刺激信号):T/B细胞与APC表面多种粘附分子中的相互作用。
- T细胞最重要共刺激分子:CD28(T)与配体CD80/CD86(APC)的结合。
- B细胞最重要共刺激信号:CD40(B/mono/DC)与配体CD40L(
T/mast) - 共抑制信号:PD-1(T)与配体PD-L1(APC)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与功能。
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发生
- 细胞免疫:参与T细胞亚群主要有Th、TD、Treg、Tc、Ts。最重要的是Th,分为直接杀伤寄生虫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Th1、促进B细胞成熟的Th2、分泌趋化因子IL-17的Th17、分泌IL-21促进B细胞分化的Tfh。
- 体液免疫:抗体可单独作用,也可通过ADCC发挥效应。
免疫逃逸
- 解剖隔离:寄生部位特有的生理屏障。
- 表面抗原改变:寄生虫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抗原变异、表达与宿主组织相似的成分即分子模拟、将宿主成分结合在体表即抗原伪装、表膜脱落和更新等。
-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: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、Treg细胞的诱导和激活、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、封闭抗体的产生。
超敏反应
I型超敏反应
抗原刺激个体产生IgE,与肥大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的Fc受体结合,该抗原对宿主产生致敏作用。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,抗原可与已经结合的IgE结合,引发桥联反应,导致上述细胞脱颗粒。
II型超敏反应
靶细胞为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。靶细胞表面抗原与IgG或IgM结合,导致补体活化或经过ADCC损伤靶细胞。
III型超敏反应
寄生虫抗原与抗体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(IC),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、血管壁等组织,激活补体,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。
IV型超敏反应
细胞介导引起的免疫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