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課程] 肾脏生理
肾脏解剖和血流特点
肾单位
- 100~120W/侧
- 组成:
- 肾小体
- 肾小球
- 肾小囊
- 肾小管
- 近球小管
- 近曲小管
- 髓袢降支粗段
- 髓袢细段
- 髓袢降支细段
- 髓袢升支细段
- 远球小管
- 髓袢升支粗段
- 远曲小管
- 近球小管
- 肾小体
- 两种肾单位:
皮质肾单位 | 近髓肾单位 |
---|---|
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| 内皮质层 |
肾小球体积小 | 肾小球体积大 |
入球小动脉粗短,出球小动脉细长,口径2:1 | 口径接近 |
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环绕肾小管的毛细血管 | 出球小动脉形成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网和直小血管 |
髓袢短,一般到外髓 | 髓袢细长,到内髓甚至肾乳头 |
含球旁器,肾素多 | 少 |
与肾脏滤过功能有关 | 与肾脏浓缩功能有关 |
近球小体(球旁器)
- 致密斑
感受器 - 位置:远曲小管起始和髓袢升支粗段交界处前后。
- 颗粒细胞
- 位置:入球小动脉
- 合成肾素
- 肾交感神经支配
- 系膜细胞
- 位置:
- 球内:支持、收缩、吞噬
- 球外:信息传递?
- 位置:
肾脏神经支配
- 肾交感神经
- 肾动脉(入球、出球小动脉):兴奋收缩;交感神经兴奋,尿生成减少
- 颗粒细胞:生成肾素,启动RAAS
- 肾小管:促进
和 的重吸收
肾脏血液循环
- 血流量大(1200mL/min)
- 分布不均匀:皮质90%
- 两套毛细血管网:肾小球毛细血管网(高压)、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(低压)
- U形直小血管:尿浓缩和稀释
- 肾血流自身调节:动脉血压80~160mmHg变化,肾血流量不变。
肾小球滤过
肾小球超滤
- 基本结构:
-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。窗孔,60~90nm,负电荷糖蛋白。
- 基膜层:有孔基质,多种带负电荷蛋白质,多角形网孔,2~8nm。
-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:足突、蒂、滤过裂隙25nm,裂隙膜孔6~11nm。
- 功能:
毛细血管压和囊内压在滤过的时候不变(毛细血管压:液体滤过而减少,但入球小动脉粗短,出球小动脉细长,增压作用使之压力不变),而血浆胶渗压升高。
滤过平衡点:毛细血管压 = 囊内压 + 血浆胶渗压的点。
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
- 肾小球滤过率(GFR):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。
- 正常值:125ml/min
- 滤过分数(FF):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。
- 正常值:15%~20%
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
- 滤过膜:面积、通透性。
- 有效滤过压
-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:动脉血压<80mmHg,GFR
- 血浆胶体渗透压
,GFR - 囊内压
,GFR
-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:动脉血压<80mmHg,GFR
- 肾血浆流量:改变滤过平衡点。
- 下降,胶体渗透压上升,后段无滤过。
- 上升,胶体渗透压下降,全段滤过。
肾小管重吸收和集合管的转运
转运方式
- 被动转运:扩散(尿素、
);渗透(水);易化扩散( 、GS、尿素);溶剂拖曳( ) - 主动转运
- 原发性
- 继发性(联合转运)
- 同向转运:
- 逆向转运(交换):
- 同向转运:
- 原发性
- 转运途径:跨细胞转运(一般主动转运)、细胞旁转运(一般被动转运)。
几种主要物质的转运
、 和水的重吸收: - 近球小管(70%之原尿:球管平衡);2/3细胞途径(主动跨细胞转运),1/3细胞旁途径(电位细胞旁扩散)。
- 曲部:
、水重吸收。 泵 转运体 交换体 - 水通道、细胞旁路
- 直部:
- 跨上皮:
泵、 交换体、 交换体、 转运体 - 细胞旁路:
顺浓度差扩散、 顺电位差扩散、水通道、细胞旁路
- 跨上皮:
- 曲部:
- 髓袢降支细段:吸收水,不吸收盐。浓缩小管液。
- 髓袢升支粗段(NaCl,约20%)
泵 同向转运体(呋塞米作用位点) 交换 转运体 通道
- 远球小管、集合管起始段
泵 同向转运(噻嗪类利尿剂) 通道 - 水盐分离
- 远球小管、集合管远段
- 主细胞
泵 通道(Ald) - 泌
(Ald) - 水通道(ADH)
细胞旁路
- 闰细胞
- 泌
( ) 重吸收(排酸保碱) - 水通道
- 泌
- 主细胞
- 近球小管(70%之原尿:球管平衡);2/3细胞途径(主动跨细胞转运),1/3细胞旁途径(电位细胞旁扩散)。
和 的转运和泌氨作用 - 近端小管(80%)
分泌: 酶、 交换体、 酶 重吸收: 同向转运体、 同向转运体(为主)、 交换体
- 近端小管(80%)
- 髓袢升至粗段:
交换体、 同向转运体 - 远球小管和集合管(闰细胞):
酶(囊泡)、 酶、 交换体
- 葡萄糖的重吸收
- 部位:近球小管前半段
- 方式:继发性主动转运(
同向转运、 ) - 吸收限度
- 肾糖阈: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。此时动脉血为200mg/100ml,静脉血180mg(10mmol)/100ml。
- GS最大转运率(
):肾小管主动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速率。成年男子两肾为375mg/min,相当于血糖浓度300mg/100ml。( )
尿液的浓缩和稀释
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——髓袢的逆流倍增
- 肾脏的髓质,从外髓到内髓,存在一个逐渐升高的渗透压梯度。
- 髓袢越长,可建立的髓质高渗梯度越大,肾脏浓缩能力越强。
- 形成机制:外髓是因,内髓是果。
- 髓质高渗梯度由
和尿素两种溶质形成。 - 外髓部高渗: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。
- 内髓部高渗:
- 髓袢升支细段
被动扩散。 - 内髓部集合管尿素的被动转运。
- 髓袢升支细段
对于逆流倍增的具体过程,我们可以参考这支YouTube影片。
尿生成的调节
肾内自身调节
- 肾血流量和GFR的自身调节
- 现象:肾动脉血压在80~160mmHg范围内变化时,肾血流和GFR能保持相对稳定。
- 意义:使水电解质排除相对稳定。
- 机制:
- 肌源性:
- BP降低
平滑肌舒张 - BP增高
平滑肌收缩
- BP降低
- 管球反馈(TGF):远球小管中小管液流量、成分改变
致密斑感受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阻力改变 GFR改变 小管液流量、成分恢复。
- 肌源性:
- 肾小管重吸收的自身调节
- 球管平衡:肾小管重吸收量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70%左右,定比重吸收。
- 渗透性利尿: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、渗透压增加引起的利尿。如糖尿病、甘露醇。
神经调节
- 肾交感神经:保水保钠。
受体,影响肾动脉,导致肾血流减少,GFR下降 受体,影响颗粒细胞,释放肾素增加 受体,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,促进 、 的重吸收
体液调节
- 加压素(抗利尿激素;ADH;VP)
- 合成、释放和作用
- 机制
- 分泌调节
- 血浆晶体渗透压:最敏感,但强度低。一般为生理情况改变。
- 血容量:不如血浆晶体渗透压敏感,然强度高。病理情况改变居多。
- 动脉血压:动脉血压下降,导致VP分泌增加。
- 其他:疼痛(+)、应急性刺激(+)、AngII(+)、ANP(-)
- 合成、释放和作用
- 醛固酮
- 合成释放:肾上腺皮质球状带。
- 作用: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
、 、 重吸收(主细胞)和 (主细胞)、 (闰细胞)的分泌。 - 机制:以ing向基因表达,Ald诱导蛋白
。 - 调节:
- RAAS
- 血钾和血钠:
或 ,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。
- 心房钠尿肽(ANP)
- 来源:新房肌细胞
- 释放:血容量
、血钠 - 作用:舒张血管,利钠利尿。
- 机制:
- 肾小球:舒张
GFR - 集合管:上皮细胞
cGMP 钠通道关闭 钠水重吸收 - 抑制肾素(近球细胞)、Ald(肾上腺)、VP(下丘脑)
- 肾小球:舒张
- 其他激素:甲状旁腺素(
重吸收 )、前列腺素( 重吸收 ,对抗VP)、内皮素(缩血管,RBF和GFR )、NO(舒血管,GFR )
肾清除率
- 定义:两肾在单位时间(每分钟)可以把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有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,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即为该物质的清除率。
- 公式:
( :清除率(ml/min); :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; :每分钟尿量; :尿中该物质浓度)